近期,Blankless播客中的一期关于 MegaETH 与 Monad 的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播客嘉宾 Lei Yang 和 Keone Hon 对这两个公链项目进行了深入分析,尤其是在 Full Node(全节点)定义上的探讨引发了众多讨论。本文将详细介绍MegaETH和Monad的来龙去脉,分析其技术特点与未来发展方向。
MegaETH与Monad的异同
相似点
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致力于构建高性能公链,并认为当前的以太坊Layer 1在每秒仅能处理10-15笔交易的情况下,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。然而,EVM作为一种被市场长期验证的虚拟机标准,尽管存在性能瓶颈,但并没有致命缺陷。通过持续改进,EVM可以变得更好,因此两者都选择在EVM上构建各自的高性能公链。
不同点
两者的核心差异体现在目标与架构上:
- MegaETH 追求的是极致性能,它认为在Layer 1上无法实现这一目标,因此将自己构建在以太坊Layer 2上,专注于性能优化。
- Monad 则选择打造自己的Layer 1,通过优化硬件和底层架构,最大化去中心化,同时追求高性能。
去中心化与抗审查性
在高性能的同时,MegaETH和Monad也面临如何保证去中心化的问题。
Monad 通过优化硬件要求,使得普通用户也能轻松运行节点,实现其"人人都能运行节点"的愿景。Monad认为,通过降低硬件门槛可以增加节点数量,从而提升去中心化和抗审查能力。
相比之下,MegaETH 则采用了将全节点职责拆分的策略,将节点分为排序器、证明者和全节点三类角色。每个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,降低了硬件需求。这种设计虽然优化了性能,但其抗审查性依赖于以太坊Layer 1已有的去中心化基础。
抗审查性 是去中心化网络的重要特征之一。MegaETH 依托以太坊Layer 1的数千个验证节点来确保这一点,而 Monad 则通过增加节点数量来强化自身的抗审查性。
Full Node定义的分歧
在讨论去中心化的过程中,MegaETH和Monad的创始人对 Full Node 的定义产生了分歧。
MegaETH 通过节点拆分的方式,将不同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角色,其所谓的“全节点”仅负责同步最新状态,而不负责执行所有交易。
而 Monad 所定义的全节点则遵循传统的定义,即能够访问所有状态并执行全部交易的节点。由于两者的出发点不同,这种分歧引发了讨论。
技术特点与优势分析
MegaETH:通过节点拆分提升性能
MegaETH的核心创新在于其 节点专业化。传统全节点需要执行多个任务,导致硬件需求较高。MegaETH通过将节点分为排序器、证明者和全节点,降低了硬件门槛,并引入了多项技术优化:
- 实时EVM引擎:通过即时处理大量交易,提升执行效率。
- 智能合约即时编译:使用即时编译技术,将智能合约转换为原生代码,提升执行性能。
- 状态树改进:优化状态数据存储,解决性能瓶颈。
MegaETH的另一个优势是 依赖以太坊Layer 1的安全性,在保证抗审查性的同时提升性能。
Monad:突破底层架构限制
Monad通过并行执行、优化数据库等技术,突破了以太坊架构的性能瓶颈。其主要技术特点包括:
- 并行执行:通过任务并行化,显著提升交易处理速度。
- 延迟执行:优化交易上链流程,提升性能。
- MonadDB:提高状态访问效率,支持高效并行处理。
Monad的社区文化也非常活跃,通过各种创作大赛和互动活动,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。
总结与展望
MegaETH和Monad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路径来推动区块链的高性能化。MegaETH通过节点拆分和架构优化,保持了以太坊Layer 1的去中心化优势,并在性能上实现了显著提升。Monad则通过优化底层结构,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同时,降低了参与门槛,创造了更开放的生态。
究竟谁能在未来的高性能公链赛道上脱颖而出,还需时间验证。然而,可以肯定的是,高性能公链将是区块链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。随着基础设施效率的提升,更多具有高频交互需求的DApp将有望进入市场,推动行业整体繁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