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在观看了a16z合伙人Chris Dixon的演讲“Web 3.0 死了吗?”后产生了灵感。作为理想主义的科技投资者,Dixon回顾了互联网从1990年代到今天的演变,并坚信加密货币的未来仍充满潜力。但从我目前的观察来看,Web3生态似乎陷入了混乱状态。这篇文章总结了我最近的一些思考,并延续了我之前的一些观点。
1. 赌徒文化与极客愿景
Chris Dixon在演讲中提到加密货币世界中的两种文化:追求投机利益的“赌场文化”和注重技术的“计算机文化”,这里我称它们为“赌徒文化”和“极客文化”。虽然这两种文化看似对立,但在Web3的发展过程中,它们被共同的“愿景”联系在了一起。加密货币从诞生伊始,便承载了去中心化支付系统、全球计算机、去中心化存储等宏伟的愿景,但这些愿景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,甚至成了社区内的笑话。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指出的那样,当人们的基本需求未被满足时,高级愿景便显得无足轻重。
加密货币的当前趋势表明,市场逐渐转向了用户体验的优化和新用户的获取,而非单纯的技术创新。赌徒文化和极客愿景的交汇点正在发生转变,如果成功,我们将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新时代;如果失败,加密货币可能会重新退回到最基础的金融系统支持。
2. 去中心化的淡出
近年来,去中心化这一理念在加密货币市场中的重要性似乎有所下降。以太坊尽管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上占据优势,但其创新活力似乎在衰减。去中心化和安全的价值应当如黄金般稀缺,但如今却像是被批量生产的人造钻石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可能会在去中心化、安全性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,从而在短期内提升用户体验。
3. Web3的未来是否重蹈Web2覆辙?
代币经济学一直是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话题。尽管许多项目设计了复杂的代币经济体系,但最终能够长期存续的却寥寥无几。服务型项目、CEX、Layer 1等领域的成功,是因为它们有真实的市场需求和收入来源。相比之下,很多10k PFP项目因为缺乏实际需求,终究难逃失败的命运。
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是,当前的Web3项目似乎越来越向Web2靠拢。尽管在理论上追求去中心化,但实际上大多数价值都集中在少数巨头手中,这与Web2时期互联网巨头垄断市场的情况如出一辙。
4. 稀缺性:价值的双刃剑
在加密货币领域,稀缺性一直被视为资产价值的核心。然而,过度强调稀缺性可能会成为发展的阻碍。例如,一些NFT项目由于稀缺性的限制,导致社区扩展困难。稀缺性虽然能保证资产的独特性,但当需求不再强劲时,也会导致市场价值的快速流失。
5. Web3的商业闭环挑战
大多数Web3项目在设计之初便尝试构建一个自给自足的商业闭环,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项目凤毛麟角。许多项目在白皮书中描绘了美好的愿景,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落地。即便是当前最流行的生态系统,也面临着能否持续吸引用户的挑战。
6. 加密货币的未来:反抗与希望
加缪在《西西弗斯神话》中将西西弗斯的永无止境的挣扎视为人类反抗精神的象征,这种二元性也同样存在于Web3的现状中。尽管加密货币目前面临种种挑战,但它的未来或许依然充满希望。只要人们愿意继续推动技术的进步,加密货币就不应在华尔街止步。
7. 结语:Crypto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反抗
西西弗斯式的抗争象征着加密货币世界中的无休止努力,即便过程充满挫折和失败,但这种不懈追求却也是推动行业前进的动力所在。加密货币的故事还在继续,我们都在等待那一刻,真正的价值能从愿景中开花结果。